党的建设

1篇日志刷爆朋友圈!真实讲述北京同仁堂医养疫情防控的平凡故事

  •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8日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时此刻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迎难而上的医护工作者就是伟大的英雄。

——摘自首都封控区居民陈今祥疫情防控日志

近日,随着北京疫情总体持续稳定向好,新增感染者数量持续下降,医养集团六建社区卫生服务站(以下简称“六建社区卫生站”)所在的片区也解除了封控。

而在封控的日子里,六建社区卫生站和广大居民是如何度过的?发生了哪些故事?

1封写自封控区居民陈今祥的封控日志刷爆了朋友圈,讲述了医养集团六建社区卫生服务站疫情防控平凡却又感动的故事……

封 控

封大门

5月21日晚,海淀区复兴路32号院出现阳性病例,实行全面封控管理,六建社区卫生站也在封控范围内,4名住在六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大夫和1名保安同时被封控隔离。

复兴路片区非常特殊,特殊之处在于它处于首都主要的几个三甲医院的附近,此外,该片区的居民年龄结构以老年人为主,还有一些得了重病的患者为了方便到三甲医院就医,专门在此片区租房以方便治病。本次封控期间,相关单位将具有一定自理能力的病人迁入隔离点进行隔离,一大批无自理能力的患者则就地隔离。而恰逢此时,在六建卫生站的4名医务人员陆续出现了“弹窗”,意味着社区卫生站里已经没有医护人员可以执行医疗工作。社区医疗工作不能停!还有大量的年老体弱患者需要就医开药,工作难度和强度之大可见一斑。

“我去站里!刚接到社区居委会的电话,多名隔离在家、有慢性病的居民,手中的常用药快断顿了,亟需解决!”“我也可以去站里!”……六建社区卫生站主任赵晟和药房主任贾晶在疫情防控调度会上如是说。5月24日,因居住地被执行封控管理而居家办公的赵晟和贾晶毫不犹豫,第一时间向“疫”而行,进入封控区返回工作岗位,为患者送药上门。赵晟的爱人同为医务工作人员,也一直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因闭环管理不能回家,赵晟再进入封控区,家中年迈的老母亲和居家学习的孩子就无人照顾了。“顾不上那么多了,居民等着咱呢”,此时的赵晟一门心思就是如何尽快满足辖区内居民医疗用药需求。

“回到站里,就可以24小时随时送药了。”赵晟淡淡地说。

安 抚

1654519190

疫情+封控+医疗……使不少封控区居民不免产生焦虑,尤其是身患重病的老人,有的甚至对“生”滋生了绝望的不良情绪。

身为医学博士的赵晟深知,此时此刻,信心比金子更重要!患者的心理疏导是治疗疾病的首要和最重要问题,因此不敢怠慢,他积极在微信群中回应所有的需求,对于居民的一些疑惑均一一回应。

针对大家的不良情绪,赵晟鼓励大家居家隔离期间,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转移注意力,维持心境的稳定;要控制好信息的摄取量,学会辩证的、科学的看待信息,不要被负面信息左右心情;尽量让自己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让自己忙起来。

“赵医生和贾医生在我最困难最迷茫的时候给了我信心,帮助我渡过难关。”身患脑血管疾病的赵大妈说。

“谢谢六建医院的医生们,你们太给力了!别的区封闭小区都没有我们这种待遇,你们心怀大爱!爱你们,敬个礼!”居民予安在微信中感谢道。

破 题

1654519253(1)

由于社区人员和志愿者人手不够,便需要本来只负责开药的赵晟和贾晶执行送药任务,2名医务人员24小时随时为上千人开药送药,可以做到吗?

封管片区的上千户居民被封家中,谁需要什么药,怎么才能沟通、联系上?

赵晟当机立断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工作安排和部署,成立应急管理小组,建立患者微信群,与社区居委会建立合作关系,由居委会人员统一收取患者医保卡至站内进行开药服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六建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封控之下的正常开诊,满足患者在封控期间的用药需求。站内员工开展线下全科服务,其余居家人员线上提供药物咨询、用药指导、后勤保障等服务,与此同时,六建站第一时间向行政所属单位北京同仁堂医养集团报告了封控情况,医养集团在第一时间给站里送来了N95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医用物资和生活物资,为做好封控区医疗服务提供了充足的物资支援。

药群刚一建立,群里急需药品的用户就炸了,一个个信息如狂风暴雨,纷至沓来……

又一个难题出现了——怎样才能按医保的要求,有序解决此问题呢?

赵晟和贾晶商量后,立马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即刻发布一个群公告,告诉居民在封闭状态下取药的程序;二是采取微信接龙办法,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

措施使得居民的健康和权益得到保障,却使赵晟和贾晶增加了一倍的工作量,原因是本该送一次药的工作,却因提前收集医保卡而需再奔波一次。

当晚9点,群公告发布后,有急切需求的居民在第一时间发来了接龙信息。见到公告后,手中还有几天存药的居民也就不着急了,大家纷纷理智地提出诉求,把药品留给急需的人。

“人手不够就挤压吃饭睡觉时间,当天任务必须当天干完,因为这事关患者健康,不是别的事!”贾晶回忆说。

怀揣着这个信念,赵晟和贾晶几乎每天都会工作到凌晨。

送药难

送药上门

送药远没有想象中简单。

36℃高温+密不透风防护服+无电梯+24小时不间断需求,构成了送药服务“四大难”。

赵晟和贾晶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头顶炎炎夏日在36度的高温,按群里的取药接龙顺序,背着沉重的药箱,在老楼里爬上跑下收取居民的医保卡和用药单。

贾晶用取回的居民医保卡挂号,赵晟按居民的需求逐一开出处方,贾晶再打出医保收费单据,根据处方配好药放到塑料袋里,之后2人再重复爬上爬下,挨家挨户送药,这个环节每天要重复近百次,虽然累到直不起腰,但俩人咬牙坚持。

有时候忙到半夜,赵晟和贾晶用一辆小三轮装上药,把药一份份亲自送到居民家中,还不忘叮嘱用药禁忌。居民只需按医保单据提供的数额,扫码付款即可。

“我们很心疼俩孩子,他们包裹地严严实实,额头都是大汗珠子,虽然我们是居家隔离,但比平时用药方便多了!”社区居民孙大妈说。

干完所有的工作后,赵晟来不及休息,还要在群里解答居民的问题,贾晶还也立即联系供货商,紧急补齐短缺的药品,为第二天战斗做准备。

随着六建社区卫生服务站团队成员弹窗陆续解决,大家均第一时间赶赴岗位,六建社区站副主任赵侠勇作为一名党员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六建社区站医务人员下沉到复兴路32号院社区,负责疫情防控后勤保障工作,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全方位、全天候做好后勤服务,同时保障六建卫生服务站管理期间的正常运营,通过多措并举有力保障物资供应,牢牢筑起疫情防控后勤保障堡垒。

疫情当前,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场上,医养集团的医务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无数平凡却又伟大的英雄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坚定了首都疫情防控工作必胜的信心!因为有他们,北京更美好!致敬每一位挺身而出,奋斗在疫情最前线的北京同仁堂医养人!

 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01345号